你在这里

当孔子遇上尼扎米 ——浩瀚文章传承璀璨文化,中阿交流共探文学研究

当孔子遇上尼扎米

——浩瀚文章传承璀璨文化,中阿交流共探文学研究

 

    3月11日,由阿塞拜疆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与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尼扎米文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共同筹备多时的“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展览在科学院会议中心拉开帷幕。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副院长、尼扎米文学院所长Isa Habibbeyli院士亲自主持活动,来自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近50名文学研究专家与研究员,巴大孔院中方院长罗晓志女士与10位老师也出席了此次活动。

    由巴大孔院精心制作的“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展板整齐地排列在会议厅外。会议开始前,Isa Habibbeyli院士和研究员们即在展板前饶有兴趣地观看起来,还不时向身边的孔院老师们提出相关问题。

    随后,在会议中心Isa Habibbeyli院士发表讲话,他说: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学历史,一直是在座诸位研究人员向往、探索的领域。自从两年前与巴大孔院合作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以来,孔院教师给有意从事中国文学研究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性的汉语培训,也相继依托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的中方学者进行了互访与交流。明年尼扎米文学研究所将以“中国文学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这次的展览虽然只是对中国文学发展脉络的简要梳理,却给他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素材与新的思路,希望在今后能深化与孔院的合作,加强文学交流。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罗晓志女士也发表了讲话。她说道: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文学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科学院第一位学习汉语的学员柯雅文(Nargiz)已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的支持,目前正在中国安徽大学学习汉语,我相信,她的汉语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会更深、更广,也将有力地促进她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工作。

    随后,巴大孔院的王瑞迪老师简明扼要地解说了“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她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自先秦至当代的中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作品。当提及在场诸位熟悉的孔子、李白、茅盾、莫言等人时,这些专业的研究人员不禁小声讨论起来。20分钟的解说结束后,有的研究员还就自己的疑问现场和孔院老师交流起来。Isa Habibbeyli院士期望在座的以中国文学为研究方向的相关人员今后能深化研究。

    会议结束前,巴大孔院的王丹老师与吴园园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茶艺表演。优雅娴熟的动作、清新淡雅的茶香令在座的朋友们倾心不已。活动结束后,他们热情邀请孔院的老师们合影留念。

    Isa Habibbeyli院士希望孔子学院同意,在研究所为期一周的展览结束后,展板将安置在中国文化中心做长期展出,供大家学习交流。

    本次活动也受到阿塞拜疆电视台、阿塞拜疆国家通讯社等当地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

    这次“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展”是巴大孔院与当地机构首次合作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较高层次的交流活动。尽管阿塞拜疆的汉语教学开展时间相较许多国家起步较晚,本土汉学家也尚显匮乏,但本土汉语人才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阿塞拜疆朋友们对汉语与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本次展览是巴大孔院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新尝试,期待中阿双方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

 

供稿 韩茹冰

供图 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