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书画合璧创作趣,执笔意生汉语缘 ——巴大孔院学员赵瑞的书画创作专访

    在阿塞拜疆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众多学员中,有一位明星学员——赵瑞。他不仅汉语说得流利,更是在中国书画方面有着卓越的天赋。每当他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总会引来阵阵惊叹——“这真的是只学了几年汉语的阿塞拜疆人写出来的吗?”“这孩子怎么如此有灵气?”“太棒了!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吗?”“天哪!他是怎么做到的?”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赵瑞同学,请他分享自己学习中国书画的历程与心得——

    "我学习汉语和书法已经两年多了。我的启蒙老师是巴大孔院的刘永峰老师,他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我很感谢他!哦,还有我的汉语老师王丹老师,在学习书法之初,她总是陪着我,鼓励我、帮助我,我也十分感谢她!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连握笔都很紧张。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短短两年我会有这样的进步。

    我从三岁开始学习画画,这也为我的中国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因为我的西洋画基础,我的中国书画创作中也融合了中西方的特色,大概也正因如此,无论中国人还是阿塞拜疆人看到我的作品都觉得很新鲜、很有趣。

    从小,我就喜欢天马行空地想象。在我看来,汉字大多数都是抽象的。我先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然后根据自己的心情分析汉字,想想对我来说它们是什么意思。有时候我根据象形字的字形和字义稍作创作变体,就成了一幅画;有时候我将字形字义与一些动物相融合,还有直接将某种意象抽象成汉字或者将汉字具化成一个意象。大多数时候,我的创作完全根据心情进行。比如,画龙或者月的话,就表示特别想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画里面有两个人的话,就是我在画画的时候在想着别的人。

   目前,我是阿塞拜疆外交大学经济学大三在读的学生。对我来说,中国书画是很纯粹的兴趣。我也在努力学习汉语,同样是单纯地喜欢,暂时没有想过工作是不是一定要和汉语、中国书画有关系。但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举办我的作品展,让更多的人能感受汉字的美与魅力。都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我的家人、朋友看过我的作品也对汉语开始感兴趣。但多数人觉得汉语太难,不过他们会问我和汉语有关的问题,也有一些朋友已经开始学习汉语了!

   我现在每周六都会来巴大孔院参加“汉语俱乐部”的活动。发现了一群志同道合,喜欢学习汉语、热爱中国文化的阿塞拜疆朋友。此外,每周六赵老师也会辅导我们书法,我一边学习一边感悟,收获很大。我很高兴能成为巴大孔院的一份子,享受学习的乐趣!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像我一样,享受学习汉语与中国书画的乐趣,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供稿  韩茹冰

                                                                                  供图  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