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阿塞拜疆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师生穿唐装庆春节

        “春节好!”“拜年喽!”当熟悉的话语从身着唐装的阿塞拜疆学生口中说出,民族、文化的差异似乎消失了。27日,在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里,一台由师生们自编自演的“欢乐春节”活动正在上演,给冬日的校园带来温暖和活力。

  中国春节的喜气,早已弥漫整个巴大。在大学主楼入口,用中阿双语书写的巨幅海报吸引着路人眼球。古典的宫灯挂在孔子学院正门两旁,大红的春联贴在教室入口。在活动大厅的背景图案上,两条金龙盘绕着用中阿两种文字书写的“欢乐春节”,红色的中国结点缀在文字两旁。

  在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是连接中外师生的纽带,而中文是大家沟通的桥梁。

  身穿唐装和旗袍的男女主持人都是巴大学生,虽然汉语还带点阿塞拜疆口音,但自信的微笑让每个人都为他们加油喝彩。

  3名不满10岁的小学生抬手迈步有模有样,整套太极拳动作做得行云流水,谁也想不到他们在孔子学院只学了3周。两名美丽的阿塞拜疆女生用配乐诗朗诵《再别康桥》,把听众的思绪带到上世纪20年代。一名男生单人吉他弹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他投入的演绎获得现场热烈掌声。6名阿塞拜疆小朋友演唱儿歌《一分钱》,孩子们模仿歌词情景的动作令观众们忍俊不禁。一名女生高难度的绕口令“4和10”则博得满堂彩。

  看着学生们的出色表演,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胡凤华一脸的满足和欣慰。仅在孔子学院成立近1年时间内,阿塞拜疆民众对中国文化所表现出的喜爱就令她深有感触。她说,巴大一名60多岁的老教授,不仅自己定期来孔子学院学中文,也让小孙子学中文。这次还专门为中国春节创作一首乐曲,送给孔子学院。

  中国新任驻阿塞拜疆大使宏九印说,春节蕴含着亲情、友爱、和谐的人文情怀和价值理念,随着庆祝春节活动在世界各地开展,中国春节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也将为更多世人所感受,这也将令这一中国传统节日走向国际舞台。

        “我相信,孔子学院的活动将成为中阿两国人民心灵沟通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发挥重要作用,”宏九印说。

(记者 刘洋)